华灯初上,走马桂平市区大街小巷,只见一盏盏造型别致的新路灯,放射出柔和明亮的光芒,把这座依山傍水的旅游城市装点得五彩缤纷,为广大市民增添了光明、温馨、惬意和自豪。
“路灯节能改造,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,也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。”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说,近年来,该市推进“城市形象提升工程”,通过多途径筹措资金,在城区主要街道、路段、社区、公共场所安装生态低碳节能路灯,亮化了市容,照暖了人心。
连日来,笔者实地走访了桂平城区相关路段,耳闻目睹了这座新兴旅游城市夜景的“故事”。
市民:“看到新生活与新希望”
在桂平旧城区的万寿街,还有不少年代久远的房子,依稀可见历经沧桑的影子。
“以前这条街,路灯亮度不够,夜晚出行心里感到不踏实。”市民李女士说,现在这里的新路灯,一盏胜过以前几盏,感觉整个城市在“变”,我这做小本生意的也比过去好多了。
今年清明前夕,万寿街增添了一杆杆新型路灯,让古老街道焕发了青春活力。每当夜幕降临,把长长的街道照得如同白昼,小朋友在兴奋地嬉戏打闹,市民们坐在自家门前与邻居聊天。古榕树下,老人们围在石桌边,悠然自得“谈天说地”,或观看象棋对弈发表“高论”;健身舞爱好者伴随着欢快优美的乐曲,翩翩起舞、自娱自乐……提到路灯节能改造的事,市民们普遍认为,“政府又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”。
这一盏盏美观节能的路灯,照亮了古老的街道,照亮了古郡的夜晚,更照暖了人民群众的心田,让老百姓看到了新生活与新希望。
市政:“走在全区县(市)前列”
“桂平市以争创‘广西特色旅游名县’为契机,加大‘绿色照明’建设力度,城区路灯节能改造于2012年秋启动。”桂平市政局负责同志介绍说,首先改造黔江大桥、郁江大桥的路灯,由钠灯改为太阳能灯,数量为113座。随后,改造桂贵路、郁江路的路灯380座,工程于2013年5月竣工。这两大项目,成为当地路灯节能改造的“先行者”。
“原来桂平城区的路灯大多是传统的高压钠灯,这种传统路灯存在功率大、耗电多、环保性能差等缺点,已经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。”桂平市政局负责同志说,遵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精神,倡导低碳生活,经过多方论证,借鉴外地经验,桂平市委、市政府决定推进路灯节能改造工程,采用“绿色节能”LED光源,此灯具有高效、安全、节能、环保、寿命长等优点,被称为21世纪**发展的“绿色照明”光源。
来自当地市政部门统计显示:自2012年秋以来,桂平市先后投入1850多万元,更新改造了人民路、桂贵路、桂南路、沙岗路、桂江路、船厂路、绿塘路、万寿街等20多条街道(处)的路灯,覆盖主要街道、路段、桥梁、步行街和住宅小区,目前已完成改造(新建)节能路灯1480多座、2800多盏。技术人员介绍说,“这些节能路灯投入使用后,能耗低,亮度好,节电率比高压钠灯提高50%以上。”
“通过两年多的努力,桂平市区路灯节能改造成效喜人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”桂平市政局负责同志说,桂平市区路灯节能改造工作,走在全区各县(市)的前列,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,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。
2014年11月,桂平市在全区路灯照明节能改造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。*近,桂平市获自治区路灯照明节能改造项目补助金65万元。
游客:“小城故事变靓变多了”
“这里处处灯火辉煌,处处充满生机,桂平夜景变靓了,小城故事变多了,我们好象是来到了大都市……”外地游客周先生发出了由衷之言。
5月2日晚,笔者和友人前往桂平城区附近的西山散步,只见上山道路,灯若星辰,车来人往,颇为热闹。经打听,原来翌日是农历十五。每逢初一、十五,从凌晨开始,这里梵语声声、香火旺盛。大家觉得是“歪打正着”、“来的是时候”,想登山一睹桂平市区的“夜里芳容”。
进入西山风景名胜区,灯火通明,游人如织。借助庙宇和点缀在绿树从中的灯光,时而加上手电筒,我们沿着洗石庵、龙华寺、乳泉井、观音岩等景点拾级而上,还登上了九龙亭。
在桂平西山八景之一的九龙亭,笔者和友人遇到了一群“观光知音”。大家居高临下,凭栏远眺,边欣赏边品味边议论。但见前方夜幕下,桂平市区各条街道的路灯大放光明,勾勒出纵横交错的街道轮廓,与飞架黔江、郁江的两桥、人工运河桥的太阳能路灯,以及街道缓缓移动的车灯、各色霓虹灯和万家灯火相辉映,彰显出一幅波澜壮阔、气势磅礴、多姿多彩的动人画卷,仿佛是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妙不可言,美不胜收……
“看!白天的黔江大桥是两条‘彩虹’,现在可变成‘两大四小’的6条‘彩虹’了。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,象是跃到茫茫天际去了……”一位中学生模样的游客兴奋地说。
“如今,桂平市区的夜景真美,比白天还好看!真象夜空中的“大鹏展翅”,回味无穷,令人流连忘返……”来自南宁的柯先生如是说。
“路灯节能改造,完善城市功能,关系城市形象,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。”桂平市长潘汉胜表示,要不断完善路灯照明设施,加强日常管理,提高城市亮度,提升城市品位,方便市民出行,促进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