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的桂平,山光水色,绿意盎然,鸟语花香,充满诗意。这里承载着千年古郡的多彩记忆,有太多的底蕴尚待挖掘,有太多的情怀尚待抒发,有太多的抱负尚待大显身手。
在前不久召开的桂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,桂平市吹响了“冲刺决胜期,打赢翻身仗,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桂平而努力奋斗”的新号角!
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桂平,全面实现“十三五”**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“是时代的要求、人民的期盼、使命的召唤,更是本次大会对这一要求、期盼和召唤的庄严承诺!”贵港市委副书记、桂平市委书记钟畅姿如是说。
据介绍,桂平市未来5年的目标是,实现“一突破、两翻番、三跨越”的发展目标,即到2020年,人均GDP突破3万元,公共财政收入和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翻一番,中心城区从县城发展特征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跨越、工业产业从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跨越、旅游业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跨越。
新形势蕴含新机遇,新常态迎来新挑战。桂平市以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为契机,紧紧围绕中央赋予广西的“三大定位”和贵港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战略部署,以建设珠江-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为目标,实施“工业驱动、城区带动、旅游拉动、农业联动和民生推动”的“五大发展战略”,推进“项目组团、用地保障、融资拓展、交通提升、收入倍增、作风转变”的“六大突破行动”,破解发展“瓶颈”,打赢经济翻身仗,打赢脱贫攻坚战,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桂平,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着力打造宜居桂平。桂平市按照“城市品质化、乡镇特色化、城乡一体化”的总体思路,建设滨江山水城市,创建中国“艺术城市”,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、集聚力和辐射力,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,重点打造中心镇,辐射带动一般镇和广大农村地区,完善基础设施,改善城乡风貌,增强服务功能,优化人居环境,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,朝着打造“宜居城市”、“宜居乡村”的目标奋进。力争到2020年,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、常住人口达50万。
倾力打造宜业桂平。桂平市坚持产业是发展之基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,突出产业引领,确立工业和旅游业的主导地位,推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均衡合理发展。加快长安工业园、龙门工业园、木乐工业园、船舶工业园的工业发展平台建设,优化投资软硬环境,掀起大招商、招大商的热潮,推进装备制造、生物化工、纺织服装、新型建材、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,助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拓展就业门路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。
全力打造宜游桂平。桂平山青水秀,名胜众多,旅游资源得天独厚,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。桂平市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**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,以“食要有风味、住要有保障、行要保畅通、游要有特色、娱要有档次、购要有场所”为标准,加大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打响宗教文化、历史传承、山水风光、民俗风情和养生养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品牌,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。
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桂平,不仅是桂平市的奋斗目标,还是桂平人砥砺奋进的生动实践……”桂平市市长陈锦秀充满信心地说。**出炉的数据显示:今年头6个月,桂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.52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3.07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.67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128.16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9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3元,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.1%、5.8%、10.8%、23%、7.8%、10.4%。